MT4平台攻略

MT4外汇俱乐部提供MT4平台攻略,MT4平台下载和使用教程。

« 把握胜算较高的交易机会 Marketiva 交易平台 »

明明白白买基金

吴玥 上海金融报

  招商基金旗下的招商核心价值混合型基金于今天发行。这是本周第三只“亮相”的基金,也是管理层暂停审批基金发行近 2个月的时间,在春节长假后,新发行的第 7只基金。至此, 3月份发行的基金规模有望达到770亿元
。由于去年以来基金给投资者带来的高额回报,新一轮基金发行受到了投资者的热捧,几乎每只基金都在短时间内被患了“投资饥渴症”的投资者一抢而空。  
  但是,在参与高风险资本市场的投资中,一些投资者显然忽视了基金背后的投资风险,对基金投资出现了三种错误的认识。对基金投资者而言,一定要掌握相关知识,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,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,挑选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,做明白的基金投资者  
  并非稳赚不赔  
  人物:王阿姨  
  职业:退休工人  
  月薪:1000元  
  王阿姨已经退休多年,每月退休金1000元左右;老伴是退休工程师,每月退休金2500元左右。家里共有积蓄20多万元,作为两老“养老防病”的钱,一直放在银行里“睡觉”。然而,今年春节时无意间的一次走亲访友,却令王阿姨打起了让储蓄“动起来”的念头。  
  朋友张阿姨家的女儿,一直颇关注理财方面的信息。去年年中,她拿了自己的积蓄10万元买了富国天益基金,当时由于该基金正值分拆,每份基金净值回归1元。一直到今年春节前,收益已达到80%左右,原先投入的10万元摇身一变成了18万元。当张阿姨得知女儿的积蓄投资基金取得如此高额收益时,直懊悔当初没把自己的积蓄也交给女儿去买基金。新春,两位阿姨聚在一起交流时,张阿姨的懊悔不禁启发了王阿姨:何不把20万元积蓄也去投资基金,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才2%左右,而买基金“利率”高达100%,一年下来不就20万元变40万元了?! 
  于是整个春节,王阿姨都在到处搜罗节后新发基金的消息,建信优化配置、信达澳银领先成长、汇添富成长焦点、中海能源基金……王阿姨一一了解好每只新发基金的发行日期和代销银行,准备到时前往认购。  
  令王阿姨意想不到的是,春节后第一只基金发行首日,当王阿姨拿着从银行取出的20万元前往代销网点购买建信优化配置时,却被网点的工作人员告之,基金早在上午营业1小时内就被抢购一空了。王阿姨心里暗自思忖着,一年收益翻一番的好东西,被人抢购也很正常,下一次一定要赶个大早去排队。  
  等到信达澳银领先成长基金发行那天,王阿姨8点就赶到了银行门口,结果发现,前面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,很多也是和她一样已经退休的老人们,大家都在担忧,今天能不能买上?果不其然,还没排到柜台,前面的就在说已经卖光了,王阿姨又是白忙乎。当她正怏怏不乐地准备回去时,却看到不少前来赎回基金的老基民。王阿姨直纳闷,那么赚钱的好东西怎么还争着来卖掉呢?  

  一位春节前刚入市的周先生告诉王阿姨,他春节前一下子买入了10万元的基金,一周后便净赚4000元,但节后的大跌,让他已倒亏了5000多元了。“真应该早点抛掉。”周先生连连抱怨自己赎回得太晚了。  


  王阿姨听了猛然醒悟,原来买基金并不是银行储蓄,并非包赚不赔。如此想来,这20万元“养老本”还是悠着点,放回银行继续“睡觉”去吧。  
  点评:其实,王阿姨的想法并非个别现象。相当一部分投资者像王阿姨一样,误以为基金就是高收益的储蓄,纷纷把原来“养老防病”的预防性储蓄存款,或购买国债的钱全部用来购买基金。  
  近期,由学界引发的股市“泡沫”争论,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股市的疯狂,同时也向基金持有人发出了风险警示。在短短6个交易日,中国股市回调幅度达15%以上。据银河证券的统计显示,春节后第一周,128只偏股型基金回报率全部为负值,平均跌幅超过了8%,其中有38只基金的跌幅都超过了10%。  
  这堂真真切切的“风险课”明确告诫投资者,切勿盲目追涨杀跌,别把基金当储蓄,一定要认清资本市场的真正本性。  
  但是,如此之教训依然没有完全抑制基金投资者的狂热。春节后震荡行情下新发行的基金依旧是一经推出即被一抢而空,成为当前投资市场上最为紧俏的“商品”。  
  没有只涨不跌的股票市场,更没有只赚不赔的金融产品。回顾我国基金的发行历史,2002年1月已成立的33只封闭式基金,到2004年1月初才基本恢复到前一轮下跌前的净值,期间经历了24个月左右的被套时间,直到2006年下半年它们的本金才得以恢复;2004年发行的开放式股票型基金,发行后大多跌破面值,更有不少跌至0.8元左右,原始认购的基民被套达20%。显然,投资基金仍然存在着很大的风险。  
  2006年基金业普遍出现高回报,主要得益于当年股市的暴涨,但是,这种情形不具有可复制性,投资者千万别拿去年的基金收益作为今年的投资参考。同时,投资者也要充分认识到,购买基金是有风险的。想当然地认为投资基金能够像储蓄存款一样稳赚不赔,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认识。一般来说,预期收益率越高的股票型基金,其中暗藏的风险也越大。  
  是理财不是发财  
  人物:章小姐  
  职业:外企职员  
  月薪:5000元  
  与王阿姨一样抱着投资基金一夜致富想法的也有不少年轻人。章小姐就是其中一员。  
  在外企工作的章小姐平时工作较为忙碌,每个月的收入除去开销,也是放在银行卡上“吃”活期利息。在某证券公司工作的同学在去年向她推荐了基金定投,每个月把收入的一部分固定拿来投资股票型基金,通过分时投资来分散风险,获取长期稳定的收益。  

  在老同学的建议下,章小姐去年年中在工商银行开通了基金定投,每月购买1000元广发稳健基金。今年2月一查账户,发觉投入的8000元,现在已变成1万余元。章小姐不禁怦然心动,每个月投1000元都能有30%多的收益,如果一次性投入,不是收益更大
。想起自己还有10多万元银行储蓄,章小姐当即决定,全部投入广发稳健基金,让资产来个“爆米花”。  
  谁知1月下旬全部买入基金后不久,股市就来了次大幅回调,上证指数一周内最大下跌近400点,章小姐的基金也开始亏损。章小姐颇为担忧,正考虑是否要及时止损,不料大盘又迅速反弹,并在春节前创下新高。章小姐一看基金账户,已经转亏为盈,又赚了1万余元。尝到甜头的章小姐在春节里逢人便推销基金的赚钱效应,还怂恿老爸老妈、叔叔阿姨们都把钱拿去买基金。看见章小姐有真金白银入账,亲戚们也都颇为动心。  
  不料春节后大盘再度激烈震荡,2月27日一天的跌幅更是达到9%,章小姐节前的收益全部化为乌有。随后几天的下挫,使章小姐的基金资产进一步缩水,产生了账面浮亏。心急之下,章小姐前去咨询当初领她进门的老同学,老同学对她高位入市的做法直呼“佩服”。“那是否要赎回止损呢?”章小姐焦急地问。“基金投资本来就是长期行为,哪有一跌就赎,一涨就买的道理。更何况你年纪较轻,每月也有稳定的收入,在不急着用钱的情况下,不必急于赎回。”老同学帮她分析,“不过,最好的投资方法还是定期定额,每个月细水长流,每个月1000元连续投资10年。假设每年收益率为10%,那么,10年下来也有20万元。”听完老同学的分析,章小姐再回头一看定投账户,这个月的1000元正好买了个底部价,投资成本又降低了一点。原来基金投资不是一夜发财,而是日积月累的财富“聚宝盆”,章小姐恍然大悟。  
  点评:像章小姐那样,希望通过投资基金,以在短期内获得高收益的想法其实十分普遍。由于2006股市持续上涨,2006年基金平均收益率达到50%以上,其中不少股票型基金回报率超过了100%。然而,去年的高收益是由股市千载难逢的牛市行情造就的,并不具有可复制性和持续性,期待投资基金一夜暴富是不切实际的想法。我们不妨来看看美国基民关于基金投资的理念。  
  数据显示,自上个世纪80年代牛市以来,美国基金持有人的平均持有周期是3-4年,这反映了美国基金持有者理智地将基金视为理财工具,而非短炒工具,他们通常不会随短期市场波动而频繁进出。此外,美国基金的发展史表明,基金是一种有风险的理财产品,并不适合所有人。如果人们不顾一切地倾其所有去投资时,这个“财富神话”的破灭便指日可待。  

  据美国投资公司协会调查数据显示,2006年,约有48%的美国家庭持有共同基金,基金持有人达9600万人,即平均每3个美国人中就有1个是共同基金持有者。并且在美国家庭的金融资产结构中,共同基金占据了47%的主导位置
。美国人之所以长期持有基金,一方面,是因为美国人有很强的风险意识和承受能力;另一方面,绝大多数人是为了退休养老的财务目标。  
  实际上,基金特别是开放式基金,主要是发挥专家理财、分散风险的作用。每只基金风险大小主要看其投资组合。目前,在股市火爆的情况下,发行的基金要么是全部投资股票的,要么是股票投资比例占到80%-90%。这种投资组合基本上依赖股市,股市涨,基金收益就高;反之,则收益下降,甚至亏损。因此可以说,投资基金与投资股市的风险相差无几。虽然基金号称专家理财,但如果股市整体大跌,他们同样没有办法,同样面临巨大风险。这一点,投资者必须清楚认识。  
  随着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不断增加,机构投资者俨然已成为资本市场的绝对主力,基金之间的博弈也悄然拉开帷幕。从2007年前2个月的基金收益排名可以发现,在一些基金收益达20%-30%的同时,另一些基金已经产生了亏损。而购买这些基金的“基民”是亏损的最终承担者,“投基”发财之梦在2007年将演变得更为残酷和激烈。
是投资不是投机  
  人物:钟先生  
  职业:个体从业者  
  月薪:1万-5万元不等  
  抱着一夜致富的想法,更使一些人不惜抵押、典当房产等固定资产,以期融到大笔资金,再通过买入基金,让资产来个爆发式的增长。  
  钟先生算是抵押房产的先行者。由于做生意的缘故,钟先生对各种投资理财的机会都颇为关注。2003年他就涉足房产市场,投资了2套房产,收益颇丰。2005年初,钟先生又在朋友的推荐下转战股市,由于生意繁忙,无暇自己打理,他选择投资基金间接入市,买了当时刚刚上市的上投摩根中国优势基金。虽然在随后的几个月内该基金毫无表现,但下半年,随着股市的不断回暖,基金的收益率也节节攀升。到2006年中时,上投摩根中国优势基金的净值已达到1.6元左右,钟先生的收益率达到60%。  
  在巨大的财富效应诱使下,钟先生动起了脑筋:证券市场牛市格局基本确立,房地产市场却在宏观调控下无所作为。不如将已有的2套房产抵押,获取资金来买入基金,让更多的“钱生钱”。  
  打好了如意算盘,钟先生便立刻动手,在将房产抵押获得100万元流动资金后,钟先生即把所有资金继续投入中国优势基金。在去年三季度时,市场正好面临调整,钟先生忍受了一段时间的举债风险;四季度,大盘突然爆发性上涨,基金净值一路上扬;到2007年1月,净值达到3元。钟先生的收益几乎再度翻一番。就在此时,越来越多的人像钟先生一样,通过抵押房产,获取更多的流动资金来购买基金。此时,传出相关监管部门要清查贷款资金入市的消息,钟先生及时收手,将基金赎回,还清了贷款。当初抵押房产可能带来的风险,钟先生现在想来还颇为心悸,“好在当时还没有什么人想到抵押房产筹钱买基金。任何投资做的人一多,赚钱的机会就越小,更何况是买基金。”  

  点评:钟先生可谓理财投资的先行者。然而,市场往往只给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以回报。  
  2006年,股票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超过了100%。也就是说,如果投资人在年初持有一只基金,到年底收益就会翻一番,如此高的回报率是很多行业都望尘莫及的
。而基金投资也成为继房地产投资之后,理财市场最热的话题。在此情形下,很多人忽视了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,过度投机。不仅将自己的房产抵押,甚至不惜借利息很高的钱去买基金,这种风险非常巨大。  
  其实,投资基金是家庭资产配置中的一部分,尤其是股票型基金要做好长期投资的准备,千万不要抱着赌博的心态进行投机。  
  2007年的中国股市能否满足和实现这些“负债型”投资者的胃口,是一个大大的问号。从最近股市的剧烈波动中不难发现,今年的资本市场和金融投资理财产品存在着诸多未知风险。  
  链接  
  决定基金业绩的四因素  
  对于近期投资者的“基金狂热症”,相关监管机构表示,投资者应该从历史的角度、客观的角度和辩证的角度,去冷静地审视和认识基金产品与基金行业。一是了解基金产品;二是了解基金行业历史;三是了解投资基金的特点与风险。但是,居民在前阶段丰厚回报的诱惑下,把预防性储蓄也投资到高风险资本市场中去,肯定是不可取和不理智的行为。因为,这类资金的入市动机是出于赚钱效应,是赢得起、输不起,缺乏抗风险能力的资金。 
  因此,新入市的基金投资者一定要掌握相关知识,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。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,挑选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,做明白的基金投资者。  
  一般来讲,决定基金业绩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。  
  第一,资产配置。投资者在配置中股票的比例越高,其承担的风险越高,收益也可能越大。如2006年在市场上涨的行情中,沪深300指数上涨121.02%,开放式股票型基金上涨121.41%,开放式偏股型混合基金上涨112.46%,开放式债券型基金只上涨20.92%。2004年4月至2005年6月在市场下跌的行情中,上证指数下跌42.69%,开放式股票型基金下跌20.42%,开放式偏股型混合基金下跌17.74%,开放式债券型基金仅下跌4.79%。  
  第二,市场大势表现。衡量市场涨跌的指标是比较基准的变化。多数基金业绩随市场变化而变化,潮起潮落,水涨船高。能够很好拟合比较基准,并保持风格稳定的基金就是好基金。  
  第三,基金经理的选股和择时能力。只有合理战胜比较基准的才是基金经理的贡献。  
  第四,交易成本的控制。每次交易都有1%的交易成本,这些成本要从基金资产中提取。好的基金应该减少操作,以低换手率来维护投资者利益,而不好的基金往往通过频繁交易进行波段操作。换手率越高,交易成本越高。
  • 相关文章:

发表评论: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
日历

最近发表

图标汇集

  • 订阅本站的 ATOM 1.0 新闻聚合
  • 订阅本站的 RSS 2.0 新闻聚合

Powered By Z-Blog 1.7 Laputa Build 70216

Copyright MT4平台教程 Forexclub.com.cn. All Rights Reserved.